卓正内科及全科 李爽 2018-08-04
【编者按】将来回头再看,2018年必定是卓正医疗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。经过6年的砥砺前行,卓正的全职医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名!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大的医生团队之一;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优秀的医生团队之一;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坚守初心的医生团队之一……
从公立到私立,从海外到国内,每一名卓正医生,都在用他们的亲身实践,书写着中国医生私立执业的另一种精彩!现在,让我们通过《公立到私立,另一种精彩》专栏,走近卓正医生,走进他们所缔造的这100多种精彩!
在2014年底,我主动联系并参观卓正后,经历了一个月的反复思考,以及数个月艰难地做家里人思想工作,最终于2015年3月加入了卓正。在做这个决定之前,我的博士生导师的一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动力,导师说:“我相信你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好,但是一旦你做出跳出体制的选择,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,否则你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,没法很坚持很投入。”
导师的这句话,在以后的日子里,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。
转变比预想的要大
初来卓正时,我在深圳担任内科医生,那段时间也在迅速且全面地补充自己的大内科知识。我们逐渐认识到,要把常见症状鉴别诊断清楚,把常见病看好,和看好疑难杂症需要同样的付出。正如工作只有分工不同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样,看病也是这样,在无数人的无数种健康需求中,每位医生都是其中一环,有的人分到的是门诊疾病谱,有的人分到的是手术疾病谱,不管看的是什么病,都应该做深入的钻研,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健康保障。为此,在2015年底,我们启动了卓正内部指南的编写工作,把在看诊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疾病结合国内外指南和诊所条件,编写了适合医生快速学习和提高的内部诊疗规范,并每年更新。另一方面,随着越来越多医生的加入,我们能看诊的疾病也包含了越来越多其他很多地方搞不定的疾病,比如狼疮合并妊娠等。
现在回想起来,从公立医院到私立执业,所面临的转变是我之前所没有预计到的,但幸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们,我们在一起探讨专业的发展,在一起分享私立执业的心得,在一起展望未来的发展。我还记得2015年中秋节的时候,我们六七位同事在深圳湾公园骑行后,坐在草地上,面朝大海,一轮圆月,微风拂面,谈人生谈理想,谈经历谈八卦,快到凌晨时才离开。直到现在,每逢佳节时都会想起那个场景,虽然昨日再难重现,但心中无限怀念。
“挖坑“和“填坑”
在卓正,学会了“挖坑”和“填坑”。第一个被挖的“坑”是兼任品牌部顾问,当时我也不明白品牌部顾问是干什么的,领导告诉我说是审一审科普。我想这个简单啊,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,有医生供稿的时候是审稿,但缺稿的时候我得自己写科普。3年前自媒体科普刚流行不久,卓正的全职医生也少,于是几位品牌部顾问开足马力写科普,期间我们也担心能不能保持每天一篇,但后来越来越多医生开始写科普,每天一篇科普一直坚持到现在,这就是“挖坑”与“填坑”的缩影。其实,不管是别人给挖的“坑”,还是自己给挖的“坑”,我发现很多医生都享受“填坑”的过程,也是在不断“填坑”的过程中,我们得到了成长,公司也得到了发展。鲁迅先生说“世界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有了路”,我们当时打趣地说:世界上本没有路,填平的坑多了,也就有了路。
2015年底,因为广州开了新诊所,公司便派我去广州出诊,不久后又担任广州区域秘书长,负责医生招聘工作。在担任区域秘书长期间,我接触了广州大量的优秀医生,也同时大开眼界。和每位医生探讨都会有新的收获,关于医院变革、医生思想、医疗困境和机遇等等,很多都是通过其他医生而学习到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和优秀的医生接触,更喜欢和优秀的医生共事,用同事的话说,看到优秀医生眼睛都会发光。后来在读到谷歌CEO写的一本书《How google works》的时候,看到里面提到谷歌的最大战略,其实既不是搜索引擎,也不是人工智能,而是人才!只要有了足够多的优秀人才,就有无限的想象空间。记得加入卓正前,朱岩医生对我说卓正以后的想象空间很大。现在回想起来,想象空间大的原因主要是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同事加入卓正,医生也好,非医生也好,这些优秀的同事们一起推动了卓正的发展和期望。
2016年10月,卓正成都诊所开业,我也回到了家乡四川。当年年底卓正召开了第一次医生年会,年会上冯唐也来了,他讲了关于中国医疗的十句大实话,句句都很切中要点。其中讲到一句,说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,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是不存在的。仔细想一下,确实如此,有质量的地方往往人满为患,有“服务”的地方又往往坑蒙拐骗,其实对于患者来说很简单,就希望医生心术正、医术精,并且有同理心。然而能做到这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我理解的私立执业
自从2016年底的医生年会以后,医生年会成为了我们每年最期待的事情,每年都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到私立执业中来,我突然发现,我来私立执业已有三年,从最开始对私立执业的概念懵懵懂懂,到逐渐理解,这三年来受益良多。
对于很多人而言,私立执业可能意味着环境好、轻松、没有压力,当然,或许也没有追求。实则不然。首先浅显地看环境,环境好是正常要求。我记得以前在公立医院听医院管理课的时候,有人问讲课的老师,如何才能让病人不要往地上吐痰?答案是把环境搞好,好到别人羞于往地上吐痰。你看有人会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堂里吐痰么?其实温馨的环境对于患者而言,也是一种无言的抚慰,梅奥诊所的大厅里面有人弹钢琴,只为用音乐来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痛苦。环境好这只是医疗机构应该有的样子,并不是只应该存在于私立执业的机构中。
私立执业轻松吗?其实一点都不轻松,只是辛苦的方式不一样。以儿科为例,在很多医院里面,儿科医生一天要看上百个病人,夜班也是通宵,确实很辛苦;在私立,一天只需要看二十多个病人,没有夜班,相比之下轻松许多。但是在私立,因为面对的客户很多是有一定医学修养的,属于高知群体、科普爱好者,尤其是一些妈妈,自己都能看医学指南,如果你说的诊疗没有足够的依据,她会不认同你从而不会成为你的客户……因此,我们很多新医生来卓正以后发现自己不会看病了,以前的知识体系大部分需要重建。要知道,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很难的,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,否认掉以前的做法需要勇气和付出。跳出以前的舒适区,到达挑战区,其实轻不轻松,取决于你的状态是不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里,跟你在公立医院还是在私立诊所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私立并不轻松,那为什么还要折腾来私立呢?在私立要追求什么呢?在来私立前,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初的一些动机,比如有人为了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,有人为了不再继续做重复机械的劳动,有人为了离开无良领导的打压等等,这些都是最初想要谋求改变的原因。然而,如果只是这样,其实有大把的机构可以选择,大可以选择一个适合“养老”的地方。但是,这些理由只是发现内心真正渴求的引线,内心的真正渴求是投入到一份这样的事业:符合自己的三观,坚守医者仁心的基本底线。
能真心把患者放在第一位,不必为了各种不合理的规定而损害患者利益,就像亚马逊的CEO贝佐斯曾说过的那样:如果我们把客户放在第一位,那么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受益,只要他们以长期的眼光看问题。
能不断继续学习,提升自己,并且让正确的做法发扬光大。能自由且有证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并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应,能对事不对人,有简单快乐的同事关系。
十年之前,我博士毕业的时候,在毕业论文最后的致谢中写道,开启自己医生生涯时有种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的心情。毕业十年后,我已在私立执业中,在这个年华,心中尚有理想,脚下可达远方。我想说,在私立执业的另一番天海之中,可飞亦可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