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 822 0909

从急诊走向全科

卓正内科 陈志斌   2018-07-21


【编者按】将来回头再看,2018年必定是卓正医疗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。经过6年的砥砺前行,卓正的全职医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名!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大的医生团队之一;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优秀的医生团队之一;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坚守初心的医生团队之一……

从公立到私立,从海外到国内,每一名卓正医生,都在用他们的亲身实践,书写着中国医生私立执业的另一种精彩!现在,让我们通过《公立到私立,另一种精彩》专栏,走近卓正医生,走进他们所缔造的这100多种精彩!


时间总是飞快的向前,转眼之间,我离开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加入卓正医疗已是两年。回首这两年,最大的感触,应该还是“改变”二字。



充斥抢救的日夜



大学的时候,我一直对危重疾病非常有兴趣,也因此,在我的硕士研究生阶段,我选择了急诊医学这个专业方向。


2006年从中山大学急诊医学专业毕业后,我就一直在医院的急诊科工作。后面转到了急诊病房,十年的工作里面,每天打交道最多的,就是各种各样的危急重症,各种心肺功能衰竭、大出血、多发伤、白血病、尿毒症、心跳呼吸骤停,各式抢救几乎填满了我工作时间里的每分每秒。如同我一个师姐所言,急诊科医生做的事就是和死神抢人,在和死神抢人的时候,自己肾上腺素奔涌带来的兴奋感,那种争分夺秒的生活方式,可以说成为了我医学生涯的一种烙印。


每一天,我过着上午查房、下午操作、晚上抢救,或者写病历、看资料、写论文的重复日常。看过凌晨一点到六点之间任何一个时刻的广州,经历过无数平凡人的生离死别,感受过人心的冷暖与其最极端的表现,也体验过拖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下班回家后死一般的沉眠。


在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,我有时也会想,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吗?然而每次在抢救成功后,看见各种奇迹发生的时候,那种战胜死神的喜悦会让我对自己过去选择的怀疑又立即烟消云散。即使到今天,我也会感谢这十年与死神抢人的经历,这段时光给了我充分的训练,给了我坚实的临床基础,让我能够冷静面对各种变故。


但是,我做的这一切,就够了吗?



遗憾与思考



正如之前的那个疑问,在接触过无数的生离死别之后,我会越来越多的质问自己,我做的就够了吗?据统计,人这一生的医疗花费,80%会用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,而且对于不少人来说,会以一种最没有尊严、全身插满管子的方式告别世界。急救知识虽然可以让我们在危急时刻帮到需要的人,危重症医疗虽然可以创造出奇迹,但也是性价比比较低的一种医疗方式。如果能够提前发现问题,早期干预疾病,也许会避免不少悲剧。同时,在公立医院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之下,我们也很难找到时间跟患者做更多的沟通,一些细节问题也就无从下手。


有位急诊医学界的大咖曾经说过,年龄较大的、在急诊一线干不动了的急诊医生,可以转型做全科医生。事实上,国内近几年的全科医学教育及培训工作,正是由几位急诊科医生推进。因我的博士导师马中富教授是这方面的推动者之一,我也有幸去参与了这个转型过程。


急诊科医生在综合能力、整体观念方面确实比专科医生有一定优势,但在这个学习和转型过程之中,我仍然感觉到有一些差距,特别是在疾病应对的细节上面,急诊科医生在精细度上面还是有不足的,必须持续学习提高。我们国内的全科医生机制,因为受到传统的公共卫生理念影响,全科医生在体系内经常需要参与做一部分公卫工作。基层医疗目前也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,每天可能需要接诊数十人,沟通的时间不够充分,无法做到精细的疾病管理。另外,目前很多患者仍然是抱持着在三甲医院看病,基层医疗开药的理念,因此全科医生的能量,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。


带着种种思考,因为种种原因,就在对自己的工作现状有一些思考之时,刚好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卓正医疗的李爽医生。


医生能够将更多时间放在与患者的沟通上面,医生能够利用循证医学的资讯为患者的疾病筛查,并对疾病管理作出更佳、更精细的决策……在李爽医生的介绍下,我感觉到这样的全科医学模式,也许就是我想追求的一种模式。它摆脱了行政因素的束缚,反而更加贴近全科医生的本质。


带着这样的想法,我开始接触、了解卓正,并最终于2016年6月加入了卓正。



时间不会一直等你



有同学曾问过我,离开公立医院,离开曾经的专业,放弃原来的科研成果,到一个不是铁饭碗的地方去,会后悔吗?


确实,某种意义上,像我这种专业方向,离开体制可以算得上是从零开始,但是换个角度来看,其实也是另一个自我提升的起点。况且,我并非是从零开始:既往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了各种专科危重症,给了我对各系统疾病的充分认知以及对危险状况的敏锐嗅觉;科研的经历给了我带文献检索与统计学基础,让我可以无缝地适应在走出体制后自我学习的挑战……现在,持续的学习给了我更多更广阔的视野,公司方面设计了不少软性技能培训课程,包括沟通技巧、伦理准则之类,这些体验是之前未曾有过的。


随着离开体制的时间越来越长,我对两年前处于十字路口的自己看得也越来越清晰。其实,不论是谁,不论是做什么样的决定,都会面临得失的权衡,如果什么都不想舍弃,那也意味着什么都不改变。我想用当时鼓励我从体制内离开的这句话,作为对“是否后悔”这个问题的回答——人生就在于折腾。


不停折腾,拥抱变化,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见到更多的精彩。你可以因为害怕失去而不做决定,但是时间决不会一直等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