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 822 0909

做好自己,拥抱改变

卓正儿科 车宁  2018-07-14


【编者按】将来回头再看,2018年必定是卓正医疗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。经过6年的砥砺前行,卓正的全职医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名!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大的医生团队之一;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优秀的医生团队之一;这100多名医生,是中国私立医疗机构中最坚守初心的医生团队之一……

从公立到私立,从海外到国内,每一名卓正医生,都在用他们的亲身实践,书写着中国医生私立执业的另一种精彩!现在,让我们通过《公立到私立,另一种精彩》专栏,走近卓正医生,走进他们所缔造的这100多种精彩!



2018年7月13日,是我加入卓正满三年的日子。


这三年,是卓正快速发展的三年,是北京诊所从无到有,从幼小到壮大的三年,也是我自己全面成长的三年。


1


2015年夏天,我离开工作多年的公立三甲医院,在很多人的不解中只身飞往深圳,成为筹备中的北京诊所最早的医生之一。在另一篇文章《做儿科医生十年,我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》里,我分享过这段心路历程。


初入卓正,令我意外的是,我完全没有体会到作为新员工的不适或窘迫,这里的每个人都面带微笑温和有礼。友善的同事们很快就帮助我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,我开始在深圳出诊。


还记得第一次坐进新诊室的时候,我的内心是忐忑的——从过去长话短说、精炼快速,转变成耐心倾听、仔细解释,看诊风格的转变不像切换电视频道那样容易,于是我一边暗暗向同事观察学习,一边快速总结自己的不足。


也许是来自北京三甲医院的简历比较吸引人,也许是我当时在网络上积累了小小的人气,当然最重要的是,有深圳诊所护士们和助理同事们的默契协作。总之,在深圳的工作还算顺利,三个月后,我已经有了一小批忠实的客户,收获满满。


2


转眼到了2015年年底,卓正北京第一家诊所开业,我从深圳回到北京,开始在北京新诊所出诊。


万事开头难。开业初期的那段时间很是难熬,尽管卓正当时在广深地区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,但初次北上,品牌知名度还难以尽如人意。因此,开业的头几个月,诊所里格外冷清。


作为帝都,北京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,这一点要远胜于其他地区,因此,客户的选择更多,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。如何扩大卓正的影响力?怎样证明我们的实力?成为了北京团队和公司聚焦的问题。


那时候,我们经常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,有分歧也有争论,最终,“提高服务质量以争取客户的肯定”,成为大家一致认可的方式。我们要先做好自己,才能影响到客户对我们的评价,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支持。


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。客户不多的时侯,就用来学习,既学习新知识,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,也学习沟通技巧,以更好地适应诊所的工作环境。每一个来诊所的客户,都被认真地对待,不仅关注孩子的疾病,也关注妈妈的内心和情绪。


有的妈妈是第一次遇到医生提出“少干预”的意见,难免会觉得不踏实,于是,在尽量清楚的解释之外,我自己也养成了亲自随访病情的习惯,对于病情不稳定或者妈妈过度焦虑的孩子,都会在就诊之后持续随访,了解病情的发展方向,指导家长进行后续的观察和护理,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。让这些妈妈明白,“少干预”并不是医生不“管”孩子,而是通过科学的护理、密切的观察,帮助孩子减轻不适,恢复健康。


遇到不熟悉的问题,我也开始尝试自己查资料寻找答案,然后再反馈给家长。我还清楚地记得,很多妈妈在接到我的电话时,她们的反应先是惊讶后是感谢,因为我能听出来,她们完全没想到我会因为她们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再打电话反馈——那种时刻我也有些心酸,这原本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呀。


也是从那时起,我更加意识到传播正确医学知识和观念的重要性。我发现,很多第一次找我看诊的妈妈,会因为我的意见跟她们以前的认知有差别而将信将疑,但是有些妈妈如果读过科普文章,有基本的医学认知,那么她们就能更容易理解我的观点,也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。


为了影响更多人,在同事的帮助和鼓励下,我开始学习做科普讲座:从一开始只在微信群里做线上讲座,逐渐发展为线下讲座,到最后可以担任需要边讲课边演示的急救课程讲师……不知不觉中,我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,演讲技巧也得到了提升。每当有新客户说是“听过讲座”来找我看诊的时候,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小小的满足感。


到后来客户渐渐多了起来,很多妈妈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“我听朋友介绍特意来找你的”,这更让我感到责任重大。


3


2016年底,卓正在北京的第二家诊所如期开业。此时,已经有客户特意询问我在新诊所的出诊时间,诊所的客流量也不像一年前那般冷清。同时,客户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,北京诊所的满意度在公司各诊所中也是名列前茅的。


再过了一年,原先的CBD诊所搬迁到西红门。这一次,新客户看诊的比例明显增加,也有更多新客户在一次看诊之后就选择加入卓正会员。口碑的效应开始显现,一点点放大。


现如今,我最早看诊过的那些宝宝都已经到了3岁左右,他们现在已经很少再来我这里,我知道他们的父母已经具备了能够初步判断和护理简单疾病的知识,不再像新手爸妈开始那样容易紧张。


在卓正北京妈妈群里,最初的一批群友现在俨然成为了育儿方面的专家,有时看到他们用循证的方法完美地解答新群友的问题,我都忍不住会心微笑。


在这期间,卓正医生线上咨询平台开通。恰逢我在产假休息中,于是在喂奶和陪睡的时间里,我接受了很多的线上咨询。那时,我单手操作手机敲出一段段的回复,努力安抚网络另一端那些妈妈焦虑的心,也收获了她们由衷的感谢和祝福。有妈妈在评论里说:“现在有问题都要先问一问车医生”,我很是感谢那份信任。


北京的门诊量虽然仍不如广深地区那样爆满,但是我相信,努力的时光总不会被辜负,只要坚持下去,我们总会看到收获的一天。